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7的文章

【E日E記#80】班際籃球

圖片
2017.10.29   今天的行程是參加班聯舉辦的班際籃球順便當個一日志工,學習一下如何辦這活動,畢竟自己都加入班聯了,雖然到現在還沒正式選拔成員但還是得學習一下怎麼辦活動跟過程吧!雖然做不了官但好歹看一下官要幹嘛囉!   簡單說明一下我們學校今年班際籃球的規則好了:男生組是8min/節,共四節;女生組是10min/節,共二節,兩組的共同規則是不到最後一節不停表,也就是例如:罰球、發球、換人等等(暫停除外)在最後一節的最後兩分鐘是不停錶的,因此在比賽最後兩分鐘前的各種動作都是多放費時間之舉罷了。   我這次的工作除了前置作業負責幫忙搬桌椅等等,接下來就是負責三個場地其中一個桌子當記錄組,也就是負責計分、計時、記錄,我們高一今年只有三個人自願當工作人員,所以機動組部分人數吃緊,所以我們只負責碼表計時(計時24秒進攻時間)與計大錶(各節總時間),剩下的只能靠學長姐們繼續拉人幫忙。因此我們記錄組的除了碼錶外,幾乎都是場場換人,當然這對比賽沒有任何影響,只是工作人員一直換來換去總感覺我們工作人員不齊全很沒規律,雖然這也是事實沒錯。   碼表24秒這是個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的工作,規則就是【球權轉換】與【投籃碰框】才能歸零重計,所以我的手就一直不斷的切換【開始】、【暫停】(因為歸零要經過暫停)、【歸零】,那個碼表我幾乎一場按了超過五十下,女生場則近乎百下,我這時突然明白為什麼我們的碼表要選日本貨了,因為日本貨品質保證啊!   我這次當然也有參加班籃,只是我本來就不是主力球員所以沒特別在意有沒有上場,不過我們隊長非常好心,堅決一定要所有人都上場體驗過才行,所以我們就換了好幾波人上去讓主力球員輪流休息,當然我一上去就拼命的追球跑,雖然沒有貢獻任何一分,但我在短短三分鐘內還是有貢獻了一個火鍋與一個助攻,個人認為幾乎天下無敵了。雖然在最後一節我們班不幸被逆轉了淘汰了,但大家也確實很努力貢獻了,雖然我們隊員有幾個一直認為自己就是禍害大家的人而懊惱,但能在雙方近乎全程全力奔跑廝殺的過程中仍有二十來分進帳,個人認為輸贏已經不算是重點了,那過人的體力才是值得敬佩的,只能說明年大家再繼續加油了,雖然明年就各自分班東西了...。   這張照片是女排比賽的記錄組視角,雖然這不是我們班的。女生組的規...

【E日E記#79】上課打盹

2017.10.27   這一個禮拜;或者應該說打自參加一連串的活動後開始,每個假日幾乎都沒辦法好好睡覺,我所謂的好好睡覺就是【睡到自然醒】的意思。每個周末的行程通常都是從早上一路殺到晚上去了,所以平日的上課幾乎都是昏昏沉沉的,但我仍然極力克制睡意,就外表看來就是俗稱的【度估】也就是打盹,外人看起來可真的是超爆笑的...。   每天早自習我們學校都會安排雜誌的英聽,我本來都會先準備好雜誌先背個單字;因為老師每次都會抽考今天的範圍,但這禮拜我一到班上裝好水後就直接倒在桌子上睡著了,我才不管單字哩!結果聽英聽的時後眼皮還是重的要命...。 2017.10.28   如何描寫打盹的情境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大難題,因為好幾次我都試圖體會卻總是落得直接睡著的窘境,因此以下的形容是我這一個月來盡我所能的體會。   先說說外人怎麼看的。我也不是沒看過我們班的人打盹過,外表看起來就像是傳說中的【釣魚】,頭部漸漸往下垂,就當快要接近;或是已經靠到桌子上時,頭又能往上移一點,這過程最令人嘖嘖稱奇的就是眼睛不會睜開不然就是睜開一秒又立刻閉眼釣魚。好幾次我想打盹的時候總會瞄一下周遭同學看看有哪個在釣魚的,每次看到都會偷笑一下然後就不會想睡了。   如果就當是人感受而言,我真感覺那段歷程的奇妙。就心裡對話而言,通常我不是說【不要睡!不可以睡!】就是【我就閉眼休息一下很快就起來】,結果通常就是唯一結果【開始釣魚】,我分為以下三期討論:   釣魚初期的過程對外界一切仍然有清楚的感應,所以若是在這時候叫我是可以喚醒的,初期接往中旗的過程用一句成與形容非常貼切--【半夢半醒】。   中期的情況基本上對外界感觸就沒有初期那麼敏銳,常常耳裡聽到的都已經是斷斷續續的,感覺有點像是收到雜訊的無線電一樣,訊息傳到腦中判讀時已經與外界稍微延遲了。   晚期時的情況最為嚴重,基本上與外界幾乎切斷聯結,若是有殘存意識判讀外界也大多模糊到無法判讀了,這時候幾乎就和電影裡頭昏迷的情節一樣,這個時期就外就來看可以說是幾乎倒在桌子上準備呼呼大睡了;或是像我一樣只是利用手軸頂著大腿撐著頭,讓外界看起來我似乎是在低頭看書,然而這種方法如果不幸突然被老師叫到的話就完全無解了,因為幾乎無意識了。   說完了過程來說一下打盹的結果...

【E日E記#78】欣賞藝術這黨事

圖片
2017.10.26 前言:   本篇所使用的照片皆經過蔡麗雲老師同意,不得自行複製本篇照片以避免侵害著作權。   今天的跑班選修課程真的是令我好好欣賞了國畫之美,我這個人其實是不怎麼懂美術這件事,畢竟自己也不太會畫圖,所以更沒資格也不懂去評論專業項目例如筆法、顏料等等,我只會簡單看外表好不好看而已。至於外什麼會不小心選到這門課程也是個美麗的錯誤呢!今天這場演講老師聘請她的國畫老師;也是台灣藝術大學(台藝大)的老師--蔡麗雲老師,來為我們講解一下國畫的歷史與親自示範荷花。另外這張海報也是我們跑班老師親自製作的,那荷花看起來就像是她親自完成後再想辦法放大製作成海報的,因為老師一邊把它釘起來時一邊驕傲的表示這海報投入她多少心力,我覺得那荷花真的很漂亮。   第一節課主要是拿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作為演講主軸,講述了一下大千先生的生平和作畫特色。我真的很認真在聽這場演講,縱使我早就明白大千先生的生平與作畫特色,但是能從一位大學老師口中聽到又是別有一番風味,好啦!我承認我就是有點對這種高地位的老師有種敬佩之心,所以才會全神貫注的聽,跟妳們保證以前的演講都不一定有那麼認真的。      第二節課老師開始示範她的荷花,桌上擺著的大多是跑班老師的顏料,但為獨那套毛筆是個人專屬的,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這種職人工匠的器具更是有著不可被外人認意碰觸的神聖。   也許圖片沒那麼清楚,在水盆後方的一大塊土黃色的東西叫【藤黃】,一種拿來用水墨畫的顏料,有毒,食用後可能會啞掉,在中藥行可以買到這種東西。我記得第一次聽過這種西方顏料以外的名詞是在國二的【儒林外史】中的第一篇【王冕的少年時代】看到的,雖然儒林外史是一篇諷刺小說,但這篇是唯一正面的篇章。王冕是一位自幼家境貧困的小孩,雖然曾努力讀書也在高官的賞識與幫助下考過幾次科舉卻一次都沒上,從此改志當個水墨畫家,其中他的【沒骨花卉】法可說是水墨畫界的一絕。而藤黃這個名詞也就因應出現在我們國文課本上的注釋裡頭了,而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它本尊啊!(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我這一段搞那麼長,只為了表示我對看到藤黃表示驚喜...)。   這是老師畫的第一張荷花圖,圖中的鳥類稱作【秧雞】學名為【紅冠雉雞】。這種生物非常特別,游在水...

【E日E記#77】老本這件事

2017.10.25   今天想說這件事一方面因為想不到題目更好的題目,另一方面是今天早上剛好在隔壁同學的慫恿下查了成績才有所感觸的。我的成績班排有守住前十;校排有前五十。   我沒有特別想表示我功課好到高中也能有前十,或是很矯情的說成績很差之類的,但老實說看完這成績後我只有一秒的喜悅,因為我知道這成績是我燒老本來的,而且考試內容大家都知道真的不會超出國中太多。我自己也知道兩天邊聊天邊看書的抱佛腳能力怎麼可能超過別人平時讀書的成果。加上第一次段考大多都屬於銜接的居多,所以我第一直覺就是【底子有打好有差】。   以前可能對【老本】這種事情沒什麼概念,第一次明白它就是小學算數學的時候,因為幼稚園時有上過珠心算課程所以至少在數字的加減乘除上速度還可以,別看這件事似乎是上古之久,到現在它都還有影響力呢!(雖然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我幼稚園時就能算如此龐大的數字...),由於年幼無知的我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憂患意識,所以總是當作自己天賦異稟罷了。直到面對的課業越來越重才有一點點體會到他人說的【老本】到底長怎樣。   【燒老本】這名詞我第一次聽到應該是在國中時期吧!雖然被說的對象並不是我,最有感覺的就是國三準備會考的時期在英文科上的情況;特別是英聽,兩年的私立學校海量的英聽測驗跟外師課程真的讓我想不聽英文都難,所以不用準備幾乎都可以,但萬萬沒想到有次稍微輕蔑了點不認真聽,結果造成寫答案時心虛的要命。接下來體會燒老本就是在高中了,這次段考不但每個都寫得很不確定,就連我拿手的國文寫完後還是感覺每個答案都有問題。這大概就是【讀書讀一半】,包含社會的背科也是,每個題目我都知道現在給我翻課本我一定寫的出來,但當下就是不會寫,這就證明了自己沒有讀熟書的悲劇,就算嘴巴上說有讀書有讀書,結果每科都是心虛的去考。   接下來的考試肯定不會再跟一段一樣簡單了,所以真的得要從現在開始準備,特別是數理科的東西沒有個長期思考不可能解的出來,就算有無限公式但也只有有限腦量,特別是英文的部分真的要開始衝了,可以說是【唯一沒有理由放掉的科目】,因為光是模聯就有用到大量英文的場合,寫文件時更是得展現英文作文能力,而那些單字早就不是什麼Thank you and Goodbye等級了,現在每個看到的單字真的都不是我以前學過看過的...。 今天的日記就到這裡結束了...

【E日E記#76】第一次用行事曆

圖片
2017.10.24   封面的照片和今天的內容一樣不相同。這張照片是上星期日的外迎時拍的,總共有九間學校:海山、光復、松商、金甌、崇光、南湖、桃高、陽明、錦和,人數的部分我沒有特別計算,但這樣看起來應該是接近兩百人甚至超過了吧!那天迎新雖然真的很累但也確實和其他學校的人玩得很愉快,只是到現在我都覺得全身痠痛...,現在我只求好好的休息一下,不然我每天上課都上的我精神受創的...。   今天的情況是這樣的:一段後我用我剩下的精力努力開始回想我接下來的行程(schedule),結果一寫下來發現好像有點不太妙,整個排到了12月而且還有到1月的啊!幾乎都是用到假日時間呢!   裡面佔了六天有模聯的會議,這模聯會議的日子看起來似乎很短,但這事前工作真的是特別累人。參與模聯會議的人都會被要求寫一份代表其扮演國家的【立場文件(Position Paper,PP)】,這文件的寫作角度必須要以該國為主,所以必須參考一下該國的特色與相關事件等等才能撰寫出一篇【客觀】的PP。這種情感可不是今天睡飽睡滿明天就能寫好寫滿的事啊!平常就得強迫自己明白議會題目與該國的關係;還得要依照該國背景故事及有關事件或新聞才能正式釐清該國立場,且文件內容必須精簡;發表言論時也要言簡意賅。   而上述問題我認為最困難的就是【找資料】,雖說台灣已是一個新聞自由的國家,但就根本而言,由台灣出發看別國的事情終究還是不夠道地與客觀,何況也不是天天都在報國際新聞的。我第一次寫的立場文件事關於亞洲婦女就業工作權,幸好抽中的是菲律賓,除了菲律賓的女性權益保護好寫外;還有個大重點就是【官方語言是英文】,要是我沒抽到這種英文國家的話,那些基本資料我肯定都看不懂,更別說其他人撰寫的文章了,既不能確定是不是客觀;也不能確定數據是不是正確。因此每個立場文件基本上都得花一個禮拜以上好好準備才行,目前看起來我可得先準備好至少兩份立場文件了,而且因為還不確定委員會,因此可能得各多準備第二志願的文件了,這真的是很累人。   另外有個就是園遊會,時間在下禮拜六(11/4)。其實這個跟我沒有什麼太大關係,雖然我是班長但這次可不是我負責了(終於!),班上有另外推舉兩位負責人處理所以我只要負責接受命令就好了。   話說負責人今天開始焦頭爛額了起來,因為我告訴她下禮拜五就得...

【E日E記#75】數據、資料、打文件!

圖片
2017.10.20   今天的照片與今天的日記沒有關係。這張照片是我跑班選修(國畫與英文的結合-英文與四君子的邂逅)第一張作業成績,前面有篇日記有提到我畫的多麼【偉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回去觀摩觀摩一下。 館內搜尋【E日E記#61】就能找到囉!偷懶的人可以去臉書專頁點網址   今天的故事是這樣的:目前我這禮拜的狀態是成天盯在筆電面前拼命的打文件跟看資料,希望能在11月1號以前將我的小論文投稿給學校參加比賽,至於為什麼會參加到這活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1月9號在崇光女中有一場新北市政府特別舉辦的模聯會議,主題訂為【亞洲婦女就業工作權】,我們學校抽到的國家代表為菲律賓。這活動之所以特別就是因為朱立倫市長當天會全程參與這場議會,而且每個學校最多只能派出3位參加,因此當天與會的同學都可謂【菁英】,加上這件事有可能是新北市最大的新聞,因此有很大的機會可以上新聞版面。   簡單的介紹完這議會的性質後,學校在考量【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有些同學雖然文件寫的也不錯只因為名額問題而埋沒人才,所以和學校的小論文指導老師合作,協助同學將立場文件轉換為小論文投稿參加小論文比賽,一方面可以增加學校投稿件數,另一方面則可以協助模聯人在文件方面進階探討。我一開始是認為我可能會落選名額所以決定參加了這場計畫,主題也就訂為【亞洲國際移工的發展與問題】,這樣剛剛好可以用模聯的底稿發展,也可以為寒假我報名的高峰會立場文件作準備,這一切聽起來真的是再完美不過的計畫了。   然而所謂【小論文】或是【立場文件】都有一個共同點-【大量的數據資料與實例的閱覽】,數據資料當然也包括法規等等這些根本不是一兩天就能吸收的資料。特別是法規與數據這部分,這小論文活動讓我特別有感觸-資料來源大多不是官方機構提出;網站幾乎都是雜誌與新聞居多,這聽起來似乎表示數據資料來源容易,但仔細思考過後不難發現有個致命缺點-【資料來源是否可靠】,數據資料最重要的就是可靠度與準確度,通常若是不知名的單位或是非官方數據很難確認其可靠度。因此數據資料的查證是這論文的頭疼點之一。   其次就是【相關文章論文資料的參考】。論文這種報告除了要表達自身想法以外,更加注種參考文獻的搭配了,為了使論文更加言而有據且更植人心,文中摻差引用一些文件的話也...

【E日E記#74】休刊的17天(2)-段考這黨事

圖片
2017.10.15 前言   昨天跟各位分享的17天大小事為交通隊的經驗,今天來跟各位聊聊休刊的主因--【段考】,到底這次段考經歷了什麼樣的體驗,喔!那真是有得說了。這次也是沒有照片喔!(Ps.每次沒照片的文章Po在臉書時都是熱門文章那篇醜醜的上海夜景,我看有時間換個文章透透風好了,就把嚕嚕米那篇擺上來好了!)   高中生活到現在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幾個假日回想起來確實很忙,卻又不曉得到底在忙些什麼?或許是因為這些活動特別累人加上心得也不是太好,總感覺時間有點不知道花在哪裡了,最終當我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氣時,回眸一看,怎麼過幾天就要段考了!?到目前為止除了上課時間外,我根本沒在其他時間翻過書啊!趕緊抱個佛腳磨個槍,因此就停刊幾天小小讀書。   雖然很多人都說高中的第一次段考其實和國中的程度差不了多少,但自從會考完後到現在,我已很久沒有面對段考或是會考的心態了,這種久沒有面對考試的心態讓我縱使在他人安慰的言語下還是特別惶恐的。高中的第一次段考也有些特別意義:第一次見識班上同學的力量;而且這也極有可能是高中生涯中最簡單的一次段考。我就前去叨勞國中的補習班看有沒有空位可以讓我這老學生回來看書自習一下,滿令我驚訝的是:原來不單單只有我一個人而已,我們那屆的人幾乎在沒有補習的時候都會回來自習讀書,好吧!看來我可能是畢業後最不用功的了...。   我認為最痛苦的科目莫過於數學了。我能完全明白老師上課帶的所有題目包括範例題底下的自我練習題,而且我都能知道考是絕對不考那麼簡單,但過了那些來到後面的自我評量與段考觀摩題等等那些難度等級相當於段考與學測的題目時,真的不是一頭霧水與腦筋空白能形容而已,。我一度懷疑我到底有沒有國中能力,因為學測題的影音講解的老師每次說到「這其實我認為是國中程度」時,那些題目我沒有一個會的。那些公式和概念我都能大概理解,但只要碰到題目我就一面倒,這次數學段考要不是出題老師就是我們數學老師;而且在考前一天還用拐彎抹角的方式提示我們考什麼東西(當然我們是看到題目時才知道的),不然我肯定是邊流淚邊寫的。   我這次特別關注了一下生物這科。由於我國中時期;特別是國一的時候,對於生物課的記憶是特別的糢糊,因為生物課總是令我特別想睡覺,因此到了九年級時(國三)我的生物還是靠著補習班強力增壓才能勉強補進...

【E日E記#73】休刊的17天(1)-交通隊這黨事

圖片
2017.9.14 前言   話說從宣布休刊的9/27開始到現在有了17天了,老實說,很久沒有用鍵盤打字那種重溫的生疏感讓我的手到現在都還卡卡的...。今天我想先跟各位分享一下這幾天當交通隊的心得,這經驗讓我重新定義【將心比心】。      對於照片如此的【朦朧美】我先說聲抱歉,因為執勤時規定是不能用手機的,我為了捕捉照片可說是冒著生死呢!要知道這年頭要是沒有手機,可以說是跟世界絕緣都不為過。   我們交通隊目前是高一輪流執勤,規定是7.00前到;獎勵為服務時數5小時(可以拿來高三推甄用)。我們班的時間剛剛好會卡到段考,因此很多人有意自願的到後來都放棄了,這件事情是由我負責,老師將幾個可以因通勤距離較遠可以不用參與的同學列出來後,剩下的名額用抽籤的,由於下學期還會再輪一次,因此先當的下學期可以有豁免權。我當然是不想自願,因為我知道早起是件痛苦事,可天要亡你你難逃,就這麼剛剛好我第一個抽到的籤就是我的號碼,身為公平公正公開的班長怎麼能執行黑箱作業呢!?只好硬著頭皮上戰場了。   話說教官真會做事。我們執勤時間剛剛好有雙十連假,因此撿到兩天,教官還說段考兩天就不用執勤了,因此我們整整少了快一週的值勤時間,但酬勞和兩週的一樣!我想我們班那些原本自願的聽到這消息應該會大怒吧!   我的執勤地點是最熱鬧的【漢生東路路口】,但其實只要紅燈欄人;綠燈放人就行了,剩下交給志工家長們。雖然不能像其他崗位一樣偷懶讀書背單字,但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也是別有一番風景的。   不少風景或事件能在值勤時看到。漢生東路這條板橋著名的大動脈,因連接了不少重要的道路(中山路等等),每天車水馬龍的景像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每天機車和大公車爭道那險象環生畫面如同日升日落般平常地出現,那之前我不太能明白所謂的【膽顫心驚】究竟是怎樣的【顫】與【驚】,但要是各位有機會能親眼見證的話;特別是當紅燈區有機車試圖紅燈右轉交鋒265公車的畫面,各位肯定能徹底的感受全身器官脈動而不僅拘泥在膽和心而已。   拉回來將心比心這件事。事情發生在每一天的景象:漢生東路有個路口的紅路燈因應上學時段的人潮有有些更動, 有段時間會是全行人,但不論怎樣,紅綠燈依舊只有26秒左右...

【E日E記72】自由辯論

2017.10.4 前言   其實這件事情應該時昨天的事了,但我昨天因為去親戚家烤肉所以沒有寫到這篇。今天沒有照片所以請各位見諒。   昨天模聯的主題是介紹【立場文件】,所謂的立場文件就是在會議進行前所準備的紙本資料,照字面意思當然是要針對所贊同或是討論的立場寫出支持或是輔助論點的原因和資料。除了介紹立場文件外,昨天還有一個實戰演練的活動--辯論,主題是針對近來最熱門的獨立運動【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立場方面只針對價值觀而言分出【堅持獨立】和【理性溝通】兩種,雙方經過內部討論後互相辯論,辯論結束後進行投票。   我非常喜歡模聯的辯論,不,嚴格來說不應該說是【辯論】而應該稱呼【遊說】,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妥協空間與否】,一般的辯論由於早就有所謂【正反兩邊】的立場,造就的結果是【黑白不兩立】;縱使雙方可能被彼此數說服也是。模聯基於必須經過投票表決的理由;說白了就必須拉票來使他人支持自己的立場,因此如何打動人心是最重要的,更特別的,由於立場沒有絕對,所以每個立場都是對的,因此不需要故步自封,不但可以接受對方立場,在最後的投票更可以【轉換立場】。   這次的內部討論回想起來,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簡短的幾分鐘內,扎扎實實地互相討論一個問題,而不是打混摸魚或是各自冷場。除了前面學長帶頭問所以人的意見外,附近的一些人也各自一組互相討論彼此的想法,最後統整各區的意見整合成我們這方(理性溝通)的最終意見。這根本就是我夢想中的團隊合作!我真想不到如此《理想國(柏拉圖著)》的事情居然可以在我身上發生,這情景大概像古希臘哲學時期時,哲學家們互相利用討論的方式獲取共同理念的情境。雖然我們討論的都是同一種立場,但是經過彼此意見的傳達和理解後,最終形成我們這方最精華的立場表述,這上下一心的過程呈現出完美的團隊精神。   我們很高興在最終能將一位原本站在獨力派的人認同我們的看法,或許人數不多,但能順利傳達立場並使他人也贊同是件難能可貴的事,在這種具有妥協空間的自由辯論下,犀利的措詞或固執的思維都是不必要的,是否能在準備時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與在發表時傾聽理解對方的想法才是應該具備的。與共同理念的人深論,不同理念的人討論,凝聚相同共視,了解彼此看法,這就是所謂的【理性溝通】。或許辯論後的結局可能沒有辦法變什麼,但能修飾主觀的我們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