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日E記#19】讀書

2017.7.15
  我的高中是一個經典的讀書學校,就是眾所皆知的念書準備拼大學,我也很明顯的一定會走上這條常規路,但我想在台灣至少有八成的高中都是差不多的,特別是在明星學校裡。我到現在為止是沒有參加任何補習班的高一先修,這聽起來很瘋狂,明明知道接下來的路會有多難走還不願意補習,我得承認這舉動到現在我都還不確定行不行。【讀那麼多書能幹嘛啊!】這問題我想應該不少人都聽過吧!我們先從最耳熟能詳的中國文化談談好了。
  許多古文明的存在證明了只要會種田、會打獵煮飯,有著【生存技能】的人絕對不會死,加上當時沒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更能確定當時的人類確實沒有...文化可言。來到了皇帝時期後,許多讀書人都希望能當上一名文官為國效力,科舉制度就是明顯的象徵,【為了有好的工作】,到這裡很明顯的就是未了更好的未來才努力讀書求得官職。印度的識字率是眾所皆知的低,政府推廣教育制度,為了使國民的素養以及閱讀能力增加以方便政策的推廣,【識字與提高素養】似乎也是讀書的重點。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在他的歸納法理論中提到,為了破除四大偶像(種族、洞穴、市場、戲場)的迷惑,須藉由教育提升人民的修身涵養,【打破迷思】在培根眼中成為讀書的必要性。
  當然,還有很多理論支持讀書,但光是【為了有好工作】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你可以反駁:光是有名(學歷)無實(實力)是沒有用的,那請你先想想如果你走在路上,會對路邊的男子或是女士多看兩眼,請問是著重於外表多還是內涵多?大部分選擇前者的並沒已錯,畢竟評斷食物的色、香、味也屬色字為首。能力固然是決定實力的公平性,可惜他出場的機率未能高於學歷,所以總是被溣落在第二順位。這麼看來讀書固然重要,那麼,【讀書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境界嗎?】
  這答案很明顯得是不客觀的,但也不好說是錯的,說不客觀在於通往成功的路有百百種,中樂透當然也算!只是讀書是最多人選用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培養一個專業的技能若是沒能苦下多年的功夫,若真要有一番天地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都書可能也算是最輕鬆的方式;不好說錯的,也確實是因為如醫生這職位若沒有辛勤讀書是真換不到的。
  我想告訴各位【有努力不成功是可能的,但心裡踏實;沒努力的成功是可能的,但心裡空虛】,不管讀書或是培養技能都是通往那條自我定義成功的道路,重點除了持之以恆外,【自信】更為重要,若是以心虛的態度處事,除了無所事成外更虛度光陰,若只能選擇一條道路前往成功,請用最自信、扎實的態度往前走,最好別回頭。想請問一下多久沒有相信自己了,如果有段時間了,就好好相信自我的決定,然後往前走,直到自己的理想。
今天的日記就到這裡帶著一點點論說的態度結束了,如果有任何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也歡迎分享這部落格!我是Ethan,我們明天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E位文青#1】我所知道的康橋-徐志摩

【E大遊記#1】Oklao歐客佬錦州店咖啡記

【E日E記#53】新訓Da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