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位文青#1】我所知道的康橋-徐志摩

  第一次看到徐志摩的文章是在小學六年級的補充教材裡面,當時只覺得這文章又臭又長的,根本沒有特別想深入了解,那篇名字叫【荷塘月色】,其他句子我記不得了,有一句我最清楚-【乳白色的月光從荷葉上輕瀉了下來】。國二的國文課本正式收錄了他的經典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橋】 ,那時候開始有了些思考能力,突然覺得他的文章似乎有點【美麗】。

今天選了這本書除了想要重溫課文外,也想看看他的其他文章。他人都說徐志摩的文章很浪漫,我覺得不然,我認為是【細膩】,他時常地運用了【排比修辭】,在他的文章不難看到這類型的句子來苗樹周遭的情境,他的細膩不在於過度描寫一個點,而是運用一個面去襯托。在這本書的其中一篇,也是課文的那篇【我所知道的康橋】能感受到,他想表達對康橋的愛卻從來沒有正面提及對它的愛,而是利用讚美康橋的景色去襯托對康橋的愛,這點我認為是我們口中的【徐式浪漫】或是教科書上的【借景抒情】。

有個特色也是徐志摩特有的,不難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你】這字,許多作家有時候也常避免使用這個字,我國中的國文老師也對曾對我說最好別在作文上使用這詞彙,這樣有對人教訓的意味,剛開始看到的時候我也這樣覺得,直到後來我思考一下後,原來他想表達的就是【我】,卻罕見地使用這種類似較嚴厲的口吻,我猜想他可沒有表達斥責的意味兒,這可能複雜了點--也許他是在對想像中即將要前往這些景點的自己,以一位曾經去過那裡的前輩身分帶點【你一定會去】的口吻作另類的回味。舉一小段例子表達一下【你站在橋上去看人家撐,那多不費勁,多美!尤其在禮拜天有幾個專家的女郎,穿一身縞素衣服,裙裾在風前悠悠的飄著,帶一頂寬邊的薄紗帽,帽影輕的,不經心的往波心理一點,身子微微的一蹲,這船身便波的轉出了橋影,翠條魚似的向前滑了去。】(節錄自我所知道的康橋4),明顯的感受到了他正在和自己對話的樣子,也許是他向正在幻想的讀者告白也說不定!

這裡頭也點出了他的特色,不同於過度辭彙贅述的科幻小說,平白的文字和細膩的描述,卻也能造就一分優雅的情境,我想這就是徐志摩最大的特色吧!他的文章不同於現代許多科幻小說那樣使腦筋常常背負沉重思考,沒有劇情連結的特性使得在任何時刻都能輕鬆閱讀,在捷運上;在公車上;在茶館裡...。由別於現代文學的廣大無邊,徐志摩的文學卻僅在身旁的事物上周旋,也能造就幻想世界的無邊無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E大遊記#1】Oklao歐客佬錦州店咖啡記

【E日E記#53】新訓Da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