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日E記#85】那些表面上沒有意義的事

201711.13 這次的封面照片是上星期四參加新北市政府舉辦的【ㄧ校一國亞洲婦女工作權益發表會】所拍攝的照片。今天跟大家談談有些表面上看起來沒有意義的活動,這次我會拿模聯跟小論文當舉例說明。 單刀直入的說,模聯就字面上─ 【模擬聯合國】的意思就知道這活動簡單來說就是根本對現實世界不會有改善,就算代表的想法真的達成只差領導人點頭就能完美呈現的境界,所提的意見也不可能被實施。因此就上述而言,模聯真的可謂【無意義的活動】,反正千辛萬苦想出的立場文件、發言甚至是會議的結案都不可能對世界有實際的幫助,而那個傳說中的BD(Best Delegate-最佳代表),也只要當天表現的譁眾取寵或是秀一口流利的英文甚至秀幾句代表國的語言,不就能吸引全場目光成為BD了嗎? 因此很多人問說「你那個模聯可以幹嘛?」真的沒幹嘛,除了裝逼灑錢在與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會議上,大概就是能罕見地穿上筆挺的西裝假裝自己是上游社會人士一樣,在晚宴上上演很高中(屁孩)的舉止罷了。那為什麼還要在這上面用功呢?這我們等等再說 另一個例子是小論文,小論文這種東西就更明顯了,根本一點用處都沒有,或許大學得是重要的畢業門檻,但高中得很明顯就是寫一個回家作業的。高中的小論文相對大學的篇幅更短,議題也不用太偉大(例如探討移工或是兩岸關係等等),整個比賽重點大概只看格式有沒有正確、內容有沒有清楚明白罷了。或許是我太孤陋寡聞,到目前為止我是還沒有聽說過高中生寫的論文使得立法院或是地方政府決心要立法改革與實施相對政策等,我想就連大學的論文也不太可能到這種境界。因此這玩意兒怎麼看也跟模聯一樣幾乎都沒有任何對社會有幫助的。 也有些人問說「所以我說那個小論文到底是什麼東西?」可以想像是個練習上網找資料的活動,因為就我們現在所學的東西很難真正體會數字的意義,因此大多數的論文通常都是上網剪裁新聞媒體的資料。雖然小論文有個全國的比賽可以參加,但縱使是第一名卻也沒辦法讓自己的論文被採用。那幹嘛要如此認真在那些統計那些資料呢? 這兩個狀況放在一起其實有滿多共通點的;除了他們現在對我沒有太大幫助這點外,這兩個都要經過【溝通】。模聯上培養的不只是說話罷了,如何簡單明瞭的用一張A4紙言簡意賅地表達...